快乐游戏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快乐游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快乐游戏教案1设计意图:
“木头人”的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经典游戏之一。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产生对民间游戏活动的兴趣,并能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动作。这次活动设计对该游戏的引入和改编,使幼儿能够更加喜欢木头人的游戏,对该游戏充满好奇心和想玩的心情。同时可以加强孩子与朋友之间的交往,以及孩子的自控能力,让孩子在和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快乐、有意义地成长。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也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
3、能在逐次提高难度要求的前提下,愉快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玩过简单“木头人”游戏的经验并且保有持续的游戏兴趣;安全合适的活动场地,最好是户外操场;活动中准备自制“魔法棒”一根,口哨一只,适合游戏的快乐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幼儿队列入场,跟随音乐热身准备。
提问:小朋友们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吗?
我们先一起活动活动身体,一会更好地玩哦!好吗?
(本小节在于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从身体和心理上做好游戏前的准备。)
二、游戏环节
1、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教师先组织幼儿玩最简单的“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集体扮演木头人,念说儿歌“山山山,山上有三个木头人,扇扇扇,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在大家念完儿歌后每人做一个造型动作,在十秒时间内不准动。
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之前玩过“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大家还记得吗?要一起玩吗?
(幼儿有玩这个游戏的经验,并有浓厚的游戏兴趣,熟悉最基本的游戏规则,从而也使游戏规则的建立与巩固,便于下一个游戏环节的操作。)
2、游戏:魔法师
提问:大家木头人玩的好认真,真像一个个木头人一样,现在我要变成魔法师,魔法师会什么本领呀?
那我这位魔法师要拿着我的魔法棒来施魔法了,我的咒语是“变变变,变变变,变成长鼻子的大象吧!”
听到周咒语后幼儿扮的“木头人”马上“变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幼儿依次按指令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听到“魔法师”吹口哨,“木头人”就要停止动作。也可请个别幼儿来当魔法师进行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玩教具、包括游戏环境形成很好的互动群体,是的游戏效果明显,幼儿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感受。)
3、游戏:木头人的快乐多
提问:大家玩的开心吗?
你们真是一群快乐的“木头人”呀!
那请快乐的木头人一起跳起来吧!
老师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木头人”随音乐起舞,魔法师挥动“魔术棒”,音乐停止,木头人摆好造型不动。
(在游戏中,幼儿从简单的听指令变木头人,到木头人标造型,再到听音乐自由变“木头人”,游戏的教育目标层层的达成,幼儿的自我能力水平也得到逐渐的提高)
三、结束部分
教师组织幼儿放松身体,结束游戏。
提问:今天我们的木头人们表现真棒!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快乐吗?还想玩吗?
激发幼儿游戏情绪,为下次游戏准备。
(游戏活动往往带给孩子无穷的快乐,尤其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游戏更是意犹未尽,但适当的结束也是一种规则的建立,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快乐游戏教案2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快乐的小面条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像,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大胆运用丰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象带、磁带、各色皱纹纸、四快圆纸板、铺有地毯的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录象,观察煮面的过程。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1、没下锅的面条是怎么样的呢?(硬硬的、直直的)
2、煮好的面条有是什么样的呢?(弯曲、软软的)鼓励幼儿尝试肢体弯曲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用身体柔软无力,放松关节来表现。
3、面条下锅后怎样一点一点变软的呢?引导幼儿表现身体及四肢波浪、肢体缠绕、翻滚、转圈。
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用肢体动作完整表现煮面的过程。
(二)乐曲的想像和表现:
1、完整欣赏乐曲。
2、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节奏变化。
3、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表现动作,对于大胆、独特的动作给予评价、模仿改进,教师提供必要的示范。
4、集体表演,充分感受表演的欢乐。
(三)结束部分
放松游戏: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盛面了。游戏结束老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快乐游戏教案3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游戏、合作学习的快乐。
2、通过故事学习,知道为大家做事受别人欢迎,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太阳妈妈、太阳宝宝胸饰各一个;小鸟、蜜蜂、青蛙胸饰若干;课件;大树模型;彩色树叶、小礼品;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生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
1、小朋友,我是新来的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来扮演太阳妈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宝宝(提供小鸟、蜜蜂、青蛙三种胸饰),跟我一起玩,好吗?
2、太阳妈妈带宝宝玩"捉迷藏"游戏,妈妈把眼睛捂住,宝宝们听着音乐躲起来。提问:"我的宝宝怎么都不见了呀?小鸟宝宝在哪里呀?蜜蜂宝宝在哪里呀?青蛙宝宝在哪里 ……此处隐藏10872个字……是很好,部分孩子不能说完整话;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干预的有些多,(即给予的命题有些多),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总之,通过活动的教学,既有成功的收获,也有不足。不过,我将不懈努力。让孩子们放飞快乐,尽情的回味着分享快乐的愉悦。通过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快乐游戏教案12幼儿每天离园前有一段等待家长来接的时间,一些晚走的.孩子往往非常失落。在这里我们搜集整理并设计了一些合适的小游戏,希望孩子在离园的时光里也能快乐,并希望对老师们开展这一时段的工作有所帮助。
吹纸片(小中班)
游戏目标:吹纸片时活动脸部肌肉,提高孩子的肺活量,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准备:彩色卡纸,固体胶。
游戏玩法:将彩色卡纸根据孩子脸部大小裁剪,贴放一角在幼儿额头上,幼儿用嘴巴吹气,让卡纸从脸上掉下来。可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适当变换贴纸的位置,增加难度。
游戏延伸:可以请好朋友小组游戏或两两比赛,也可以改成在纸板墙上贴上纸条请幼儿吹,看谁能吹下更多的纸条。
快乐游戏教案13活动目标:
练习绕障碍物进行推车,增强幼儿手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初步懂得遵守简单的交通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推车人手一辆. 红绿灯2个. 障碍物4个
活动过程:
准备部分:带领幼儿一起做”手部活动操”
介绍小推车,并让幼儿自由探索小推车的玩法.
(1) 教师示范推车的动作,请幼儿观察并一起讨论游戏的动作要领.
(2) 让幼儿在场地上自由练习推车.教师个别指导.
(3) 练习结束后,请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演,让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小推车推得又快又稳.
(4) 集体再次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比赛.
3.幼儿进行游戏
幼儿沿着路线绕过障碍物快速推车到目的地,在游戏中要遵守交通规则.
结束活动
听轻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
快乐游戏教案14游戏目标: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新年"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新年'"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色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新年"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色。
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新年"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新年"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新年"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四)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
3.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新年"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五)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游戏反思:
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幼儿能按意愿选择角色,主动热情地与同伴交往,并相互赠送节日礼物,幼儿的兴趣很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大多数幼儿的角色意识较强,能很好的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能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指导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快乐游戏教案15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乐,并能想象用动作形象来表现音乐强与弱。
2、喜爱音乐活动,愿意在集体中表现。
活动准备:音乐;图谱,各小动物及动物胸饰。
活动过程:一、感受音乐 1、圣诞节快到了,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开圣诞音乐会,听。(播放音乐)
2、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
二、感受音乐强弱 1、这段欢快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音乐。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听起来怎么样?有的听起来怎么样?(强与弱)
2、这段音乐有的强有的弱,听着音乐请幼儿用身体动一动。用什么动作表现强?用什么动作表示弱?(请个别幼儿来做,大家学做)
3、请幼儿完整听音乐来做动作1~2遍。
三、出示图谱,再次感受音乐强弱 1、(出示红圆片和蓝圆片)请幼儿说说哪个圆片表示强?哪个表示弱?
2、(出示完整图谱)教师有节奏的点圆片,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3、这段音乐中有一段和强弱音乐不一样的,你们听出来了吗?(间奏)(出示圣诞老人图片贴图谱上)
四、引出动物参加圣诞音乐会 1、圣诞音乐会开始了,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根据幼儿说的,师出示相应动物)
2、(播放强的音乐)这段音乐你觉得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3、(播放弱的音乐)这段音乐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4、(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看图谱上的动物,并表演1~2遍。
5、(再次播放音乐)幼儿选一种动物胸饰来表演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乐,并能想象用动作形象来表现音乐强与弱;喜爱音乐活动,愿意在集体中表现。整个活动游戏化,以圣诞节动物开圣诞音乐会引出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与弱。在活动中幼儿听着音乐让身体跟着节奏动一动,听到强的音乐怎么表现,听到弱的音乐怎么表现,幼儿都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大家一起跟学,兴趣很大。在第三环节中,以红色圆片和蓝色圆片分别表示强弱,让幼儿再次感受音乐的强与弱。第四环节中,以动物出来参加圣诞音乐会,根据音乐的强弱,有节奏地表现动物走,之前几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里很强,所以在后面的环节中,幼儿有点不感兴趣。作为音乐游戏活动,本次的游戏性质还不够强,应更具游戏规则性,幼儿才会更感兴趣。以图谱形式,让幼儿看图谱来表演,这样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力少了,以PPT形式可能会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