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时间:2024-09-05 16:54:45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和减法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98—99页练习十六第3—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情景感悟小数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能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从合作交流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生生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克服整数加减末尾对齐负迁移思维定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前一分钟口算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7.7+0.6=

(开火车对答案)

【设计意图:课前一分钟口算是我校数学课堂的一种常规,有利于孩子们迅间将精神集中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再通过开火车对答案增强数学计算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同学们真棒!小数加减法口算掌握得很好!考考你们小数加减的笔算又学得怎样?请用竖式计算后,完成课本P99第5题填空,比一比谁是神算手!

2、出示第99页第5题填空。

学生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全体同学点评。

3、小结: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方法顺口溜:

点对点,位对位;

小数整数方法同;

得数对点要化简。

学生齐背“顺口溜”

【设计意图:将课本第5题调前,是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再次感悟、内化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用学生喜欢、易记的方式“顺口溜”,感受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指导性,。这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增强了计算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在我们计算小数加减时,有了“顺口溜”这个数学好朋友的帮助,更有利我们提高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准确率。学会了小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作用呢?小数加法和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应用价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场,问问卖菜的王大叔吧!

二、应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第98页第3题

你从这个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能帮帮王大叔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读题并独立完成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猜一猜:王大叔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我们解决? 出示问题: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数学问题。

师:王大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跟爸爸妈妈继续探讨。市场买菜、卖菜要用小数加减,在我们家里要不要用小数加减呢?我们一起去小丽家看一看。

2、出示课本第98页第4题

你从这个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分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合计=电话费+上网费(每月)

总计=九月+十月

主要让学生说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

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师:家里的数学问题解决了,再看看在我们班级里,班长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帮一帮”王大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再通过“猜一猜”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并在“说一说”中自主开发了思维,并要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后。有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出示课本第99页第7题。指名读题。

学生自由回答购买方法,

并在黑板上“贴一贴”,

让学生板书练习,师生

共同点评。

师:经过一轮的练习后,同学们的计算速度快了,计算准确率也提高了。我们再去奥运会看看女子田径比赛,是否也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注重情景创设,通过在黑板上贴一贴购买方法的可能性这一活动,既是为了活跃计算课堂的气氛,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实践体验组合原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再通过算一算再次巩固、提高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

4、出示课本第99页第8题。

学生读题后说理解,重点

理解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

问:它们各相差多少?你是

如何理解的?

让学生说思路。

例如:跳高=世界纪录(2.09米)-中国纪录(1.97米)=?米

【设计意图:通过大型比赛多层次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前面的知识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老师准备奖励你们一些文具。

5、(1)出示

买这两种文具梁老师需要带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5.62元+3.09元 小数

=8.71元

(2)出示第99页第6题: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吨30千克+980千克

10千克-4千克800克

每组各做一题。(投影学生解答全班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购买奖品情景,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数学思维平台,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能很快想到要用“元”作单位,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计算。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三、生活中的小数加减。

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计算准确率也提高了。

小数加减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

1、我们学校每月一次的“红旗班”评比。

出示西区中心小学“红旗班” ……此处隐藏13625个字……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要求上因人而异,在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后,留给学生交流其它解法的时间,让有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拓展延伸。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三、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口答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先前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地类推出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在同一背景下的两个并列的实际问题,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对比解决,有利于学生沟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类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